第131章 李奇和大唐三百勇士-《大唐:李二偷看我日记本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文武百官,今日上朝格外的早。

    人人都知道,首战大捷,这是一件滔天的大事。

    朝堂之上,肯定是要议一议的。

    李世民在接到战报后,足足看了七遍,逐字逐句的读。

    读完之后,依旧有点懵。

    原本看李奇的日记时,还算是打了个底,知道是怎么回事。

    只是觉得李奇写得过于玄乎而已。

    但是,李靖的战报,写得更他妈的玄乎。

    这几个人在突厥干什么?

    比吹牛大赛吗?

    什么就殿下单独率三千将士,围攻一万突厥先锋,未损一兵一卒,将一万突厥先锋尽数屠灭!

    李靖啊李靖,你是战场老将,也是大唐的兵部尚书。

    为人向来稳重,怎么也会写出这样荒诞不羁的战报?

    你当是写评书呢?

    李世民很生气,这样拍马屁也太离谱了。

    只是再一想:李靖似乎并不是一个善于拍马屁的人啊!

    当年自己起事,李靖都是保持中立的一个态度,既不偏向太子,也不向自己靠拢。这样的一个人,可以说,是本朝除了魏征以外,最铁正的大员了。

    他会拍贤王殿下的马屁?

    那还不如直接拍咱老李的马屁呢!

    李世民一时间有些想不太透,他带着那封战报,直接上朝。

    既然自己判断不准,不如就让大家来评判评判。

    奇儿也说过: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!

    太极殿。

    文武百官已经就位,大家脸上都洋溢着一层淡淡的喜色,谁都知道,征讨突厥首战告捷,这是大事,这是好事,这是大好事。

    今儿这个朝会,一定是其乐融融。

    君臣一家亲的局面。

    李世民坐在龙椅上,看了一眼群臣,道:

    “众位爱卿,想必大家一大早也听到了,西边传来捷报。”

    “李将军统帅三军,已经抵达玉门关,并且和突厥人正面交锋了,首战告捷,而且是大捷!”

    众臣一齐作揖恭贺:

    “臣为陛下贺,为大唐贺!”

    李世民摆摆手。

    脸上并没有多高兴的笑容,反而道:

    “虽然是大捷,但是,李靖传回来的捷报,朕却有些看不太明白。众爱卿也一起看看,这该不会是突厥人估计使诈,传回来的假捷报吧?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群臣皆惊。

    什么情况?

    真假战报难道还区分不出来吗?

    李军神的笔迹、印章、以及暗号,这些东西,都是突厥人模仿不来的啊。

    再说,突厥人除非把三十万大唐军队全部给吃掉了。

    才有可能搞什么假捷报。

    要不然,搞这种东西也没有任何意义啊。

    太监从李世民手中拿过战报,先是给了程咬金等武将传阅。

    程咬金:嗯?咦?卧槽!嘶……

    这不太可能吧?

    秦叔宝:我皱眉、我再皱眉、我紧皱眉……

    这不太可能吧?

    李孝恭:这……这……这……

    这不太可能吧?

    等到太监把战报传阅给文臣时,那群文臣看着武将们脸上精彩纷呈的表情,纷纷猜测:李将军到底在里面写了什么?

    这么难理解的吗?

    怎么看上去,这群武将似乎没看懂的样子?

    唉。

    还是得多读书啊。

    不过,很快这一幕在文臣里面也开始上演了。

    房玄龄:嗯!有勇有谋!等一下!不太对……

    这怎么可能呢?

    杜如晦:我倒要看看,你们为什么都见了鬼一样。等一下!这是怎么回事,比见鬼了还要令人不敢相信……

    这怎么可能呢?

    紧接着,高士廉、魏征等人全都一副见了鬼的表情。

    难道这封战报真的是假的?

    等到战报重新回到李世民面前的案桌时,李世民才道:

    “众爱卿也都看了一遍这封战报,谁来说说,李靖这是老糊涂了,还是朕眼花了?!”

    没人敢说话。

    还是魏征先开了口,他思虑片刻,便很肯定的道:

    “回陛下,这封战报有兵部尚书大人的签章,更有侯将军与尉迟将军的亲笔签名,不仅如此,战报的末尾,也有我朝的战报暗记。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,这都是一封真的战报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自然也知道这些。

    若是这些东西都没有,他都不用问,立马就会归结为假传战报。

    他淡淡的问道:

    “既然是真的,何以会写出这样的战况?”

    “知节、书宝,你二位也是久经沙场之辈,跟着朕南征北战,可有听说过这等战绩。”

    程咬金猛的摇头。

    “别说听说过,就是想,也不敢这样想。”

    秦琼也附议道:

    “此事的确多有蹊跷。但是,尚书大人向来稳重,在朝中从无虚言。他既然能够亲笔写下这些,微臣认为,此事可当真!”

    嗯?

    众人齐刷刷的转头看向秦琼。

    这种无稽之谈,怎么可能当真呢?

    文官列阵的高士廉当即反问道:

    “秦将军,请问,以三千敌一万,怎么做到己方无一伤亡,而尽灭敌军呢?”

    秦琼想了想,终于苦涩的摇摇头:

    “我办不到。”

    “别说无一伤亡,若是时机不对,即便拼尽三千人,我也未必敢说,能保证消灭一万敌军。”

    这是实话。

    事实上,程咬金也是这么想的。

    以三千人对一万人,能打赢的,即便拼光了家底,那也算是战场上的一方人物。

    至于三千人一个没受伤,害,只能说,胆子限制了我的想象力。

    高士廉上奏道:

    “启禀陛下,秦将军也说,即便是他率三千将士,拼光性命,也未必能克敌一万。”

    “而贤王殿下从未经历沙场,又如何能办到?”

    “臣有理由怀疑,这是兵部尚书李靖,故意在拍贤王的马屁!”

    说的对!

    不少大臣不自觉的点点头,高士廉把大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,都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除了这个解释,没有其他解释了啊!

    其他任何解释,都站不住脚。

    李世民只问了一句:

    “你的意思是说,李靖看上去很像一个拍马屁的人?”

    “就算他要拍马屁,拍贤王的马屁又有何用?朕还在呢!”

    这话说得可就严重了。

    再说下去,就要变成贤王勾结兵部尚书以及朝中大将,控制大唐三十万大军,意图谋反!

    风向很不对啊!

    如果细想下去,让人不寒而栗。

    李世民自然不会往这一方面想,第一李奇根本就不是那样的人,第二李靖也根本不是那样的人。

    第三,即便这两人要勾结,又怎么会以这种明目张胆的方式暴露自己?

    这个时候,站在百官最前面一直没有说话的太子李承乾,却突然开口:

    “父皇,儿臣有本!”

    “讲!”

    “儿臣认为,此事既然是二弟出手,那么极有可能就是真的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,淡淡的问: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

    李承乾想了想,直言道:

    “不为什么,因为二弟就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人。放眼大唐天下,能与二弟争辉者,能与二弟比肩者,都罕见。”

    这个评价来自当朝太子,这事就有点意思了。

    这说明本朝的皇子之间,是真的亲如手足,并没有彼此勾心斗角。

    否则,这个时候,李承乾只要稍微提一句,贤王是不是有什么想法,就能把李奇推到风口浪尖。

    李世民沉思许久,半晌终于道:

    “既然战报没有疑意,传朕旨意,平西之战首战大捷,长安取消宵禁一天,以示庆贺!”

    “臣等,遵旨!”

    散朝后,李世民特意留下了李孝恭。

    这位自己的堂兄,也曾是战场上的一方巨擘,因为身体原因,这次没有参与平定突厥的征讨。

    不过,这并不妨碍李孝恭卓绝的军事素养。

    见李世民单独留下自己,

    李孝恭自然心知肚明:

    “陛下,可是想问,贤王殿下究竟是如何办到这一点的?”

    “不错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点点头:“朕拿到战报后,亲自推演,无论如何,都做不到三千将士无损伤这个程度。”

    “你也是战场老手,如果是你,假设用尽一切手段,能否达成如此战绩?”

    李孝恭如实答道:

    “不能。”

    事实上,刚刚看完战报后,李孝恭便在脑海中极力推演。

    最后无力的发现:

    不管用什么计谋,三千将士总不能不出站吧?

    难道一万突厥大军就这么直愣愣的傻站着让你射箭,每人只要四支箭,万箭穿心,一万人咔嚓全挂?

    这不可能嘛!

    李世民幽幽的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看来,事情的真相,只能等李靖和李奇回到长安再说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如此过了两日,李奇终于选出了三百勇士。

    这三百勇士,连同李奇的亲兵,李奇自己,合计三百三十三人,就是这支敢死队的全部人员了。

    李靖没有给李奇时间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