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连忙道: “陛下,此事既然是贤王所为,必然有其深意。但是,无论如何,也不会是搅乱朝政,贤王一心为朝廷,所作所为,有目共睹!” “臣可以担保,贤王此举,一定是为了更好的大唐!” 担保都出来了。 房玄龄也是豁出去了。 刚刚他还在考虑幕后之人是否用心险恶,不赶紧找补找补,一会贤王上殿了,可就来不及了。 长孙无忌也赶紧道: “臣附议!” “仔细看来,这份《长安日报》里面所载,虽然角度清奇,但是针对朝廷积弊,确实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。” “甚至关于民生的建议,比如宵禁问题,也分析的很到位。” 魏征看着长孙无忌,心中偷乐。 你刚刚不是号称官将不官,国将不国吗? 这么快就变脸了? 李世民点点头,然后看向众人: “这份报纸的价值,朕自然心中有定论。如果尔等也觉得有些内容可供参考的话……高卿,你是吏部尚书,关于吏治改革的事情,不如就由你来草拟一份方案?” 吏治改革,动的蛋糕那可就大了。 首先不同意的,就是宰相裴寂。 他当即站出来,道: “陛下,老臣有话要说。” “准奏!” 裴寂俯首,似乎悲恸的道: “陛下,国家吏治是朝廷稳固之根本,我大唐建国以来,一向运转良好。各司各部,配合协作,并无出现什么问题。如果冒然进行吏治改革,恐怕人心惶惶,一旦朝局不稳,我大唐将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,实非良策啊!” 内外交困? 意思就是现在在和突厥打仗,内部又搞得大家没心思上班,所以容易引发动乱了? 李世民没有做声。 李奇交给自己的那份账簿,还在手上。 他一直在等。 裴寂毕竟是武德年间的老臣,如果不到万不得已,李世民并不想和裴寂撕破脸皮。 毕竟,朝廷内、各州县都有裴寂的人,这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动作。 吏治改革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,能够拔除旧势力,彻底进入贞观新元的契机。 李世民不动声色,他直接问高士廉: “高卿,你是吏部尚书。” “这朝廷吏治,到底有没有问题,你应该最清楚。需不需要改革,想必你心里应该也早已想过。不如你就说说看,今日在这朝堂之上,大家畅所欲言,即便说错,朕也不会追究。” 高士廉有些艰难的出班。 这下子,可就难做了。 一方是陛下,一方是宰相,你们神仙斗法,为什么要我这个小小的吏部尚书出来做炮灰啊。 陛下你直接下旨不就完了吗? 高士廉心里清楚的很,李世民这是希望借自己的口,把吏治改革的事情说出来。 用以反驳裴寂。 所以,怎么做选择,其实显而易见。 就算是裴寂的亲儿子在,这会儿,也知道,该站在陛下这一边。 只听高士廉道: “回陛下,我朝吏治,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。比如冗员、比如经费开支过大,不过,有些问题是积弊已久,想要一朝改过,恐怕也难。” “臣以为,当循序渐进,用一到两年时间,彻底扭转。” 这番话说的很保守。 自然没有说到李世民的心里。 李世民面色阴沉,慢悠悠的道: “一到两年时间?” 陛下你说话不追究责任的啊,可不能说话不算话啊。 正在这时,外边传报: 贤王觐见! 李世民只好暂时停下追问,朗声道: “宣!” 李奇像个吊儿郎当的公子哥一般,笑嘻嘻的从殿外走进来,见人便打招呼。 “你好!” “程将军,好久不见!” “哎哟,卢大人,你变胖了啊,该健身了!” “长孙大人,你的脸色不太好?” 见李奇没个正形,李世民不由得轻咳两声,打断李奇: “奇儿,这儿是朝堂,不是菜市场。” “朕诏你来,是有事相询。” 这也就是李奇,屡立奇功,所以李世民的耐心很好。只要李奇别把太极殿拆了,其他事情,能忍则忍。 在李世民看来,正是因为李奇这种跳脱的性子,所以才有如此才华。 换做规规矩矩的人,可能也就没有这番才华了。 李奇当即见礼: “儿臣拜见父皇!” 李世民点点头,道: “这份《长安日报》,是你的手笔?” 李奇连忙摆手,摇头道: “儿臣哪有这个本事。儿臣不过是出个主意,真正执笔的人,是儿臣去文学馆找的两个人,他们一个叫孔颖达,一个叫王勃。” “儿臣有一天闲逛,刚巧碰上这个王勃想要离开文学馆。” “儿臣一想,那不成啊!” “文学馆是父皇的心血,也是父皇向天下贤士证明朝廷纳才的决心,于是就把他们俩带回了王府。可是儿臣那终究不是朝廷,没法给他们官职,于是儿臣就在想,不如就办一份报纸,作为朝廷和民间沟通的桥梁。” “而他们呢,也能在上面发表一些政论。” “这些政论可能未必成熟,不适合在朝堂之上讨论,但是多一个声音,能够做到兼听则明,那也算是为朝廷做了点贡献嘛!” 看看,瞧瞧。 谁还敢怀疑贤王的居心? 人家虽然人在战场,但是心系朝廷,时时刻刻都想着为朝廷出一点力。 再看看你们,在这个位置上,你们可曾想过这些事? 李世民老怀感慰。 自从登基为帝后,李世民都差不多把文学馆给遗忘了。 也幸得自己的儿子,为自己做的这些事啊。 要不然文学馆的名声败了,他李世民的声誉多少也会受到一些影响。 李世民颔首道: “你找段纶印了一万份,自己掏钱,为的就是一个兼听则明?” 这是问题的关键。 如果真的是想让上面做到兼听则明,李奇完全可以上个奏折,老李还能不看? 所以,这一套说辞背后,肯定还有原因。 只听李奇讪讪的笑了笑,道: “什么都瞒不过父皇。” “儿臣搞这个东西嘛,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朝廷,同时也想挣点钱。” 咳咳……咳…… 挣钱…… 你知不知道,你都是长安最有钱的二代了,如果不是钱庄给了朝廷,只怕这会儿的李奇,身家已经是长安之冠。 李奇见众人都好奇的盯着自己,便摊牌道: “你们别看我啊,我挣钱,也是为了不时之需。” “朝廷若有需要,我的钱,就是朝廷的钱。” 段纶满脸不解。 这玩意不是亏钱的吗? 怎么还能挣钱? 他实在是忍不了心中的好奇,问道: “殿下,恕臣愚钝。” “殿下印了一万份《长安日报》,全是自己掏钱,怎么还能挣钱?” 李奇笑着道: “前面几期,肯定是投资的嘛。” “等《长安日报》形成规模,百姓们也爱看,而且把看报当成日常休闲的方式之一,那么挣钱的机会就来了。” “我可以在这份报纸上,开辟一个广告专栏,商家可以在上面广而告之。” “当然,这是要收费的。” “版面位置越好,版面越大,收费就越贵。” 段纶惊骇的看着李奇: 殿下真乃奇才也! 而户部的戴胄此刻也两眼放光,这的确是一个长久的生财之道啊。 不知道咱们户部能不能也搞一份报纸? 不过,那会不会和殿下打擂台啊? 嗯,还是先不要和殿下对线的好,殿下一旦生气,那后果可就太严重了。 李世民对李奇如此钻研赚钱的事情,感到莫名的无奈。 你说说,要是能把这心思放在正事上,朝廷恐怕要多出一位宰相! 李世民见众人开始被李奇的挣钱方法给带偏,于是出声道: “咳,今日讨论的是朝廷吏治改革的事情。” “至于能不能挣钱,怎么挣钱,你们有兴趣的,再私下找贤王讨论便是。” 嗯? 陛下这意思是…… 允许朝廷也分一杯羹? 朝廷如果分一杯羹,那岂不是自己也能捞点油水? 岂料李奇连忙道: “现在一个子都还没挣到,大家别眼馋。万一是个赔本生意呢?” “不过各位大人,如果有对朝廷有什么高见,不方便上奏父皇的,可以给我投稿,我保证,在《长安日报》上匿名发表。” “让你的所思所想,在民间先论证论证,却又不暴露你的身份。” 李世民黑线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