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李世民设监察司,我真不行啊!-《大唐:李二偷看我日记本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李奇把长孙冲留下来,自然是想谈一谈下江南的事情。

    这件事,是长远大计!

    未来总有一天,李奇是要出海的。

    他是要成为王的那个男人!

    陆地上的基建还是太慢了,但是航海,却能带回很多大唐没有见过的新东西。

    这些都是财富机会啊!

    长孙冲:“殿下?”

    李奇从航海梦的畅想中回过神来,笑眯眯的道:“冲哥,上次和你说的那事,考虑得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长孙冲精神一震。

    是这事。

    下江南,而且是常驻江南,这是件大事。

    那天李奇和长孙冲说完后,长孙冲便回去和长孙无忌商量了一番。长孙无忌的原话是:殿下让你做啥,你便放心大胆的去做,不会有错的。

    长孙冲当时就很懵。

    万一殿下让我去吃翔呢?我也放心大胆的去吃吗?

    没有你这样做父亲的。

    太不讲究了。

    不过事后长孙冲也深思熟虑过,从李奇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,大概就可以看出这件事一定是大有可为。虽然他暂时还不明白,这事有什么可为。

    想了想,长孙冲便道:

    “殿下,我愿往!”

    “不要勉强哦,强扭的瓜虽然是瓜,终究不甜。”

    “一点也不勉强!”

    长孙冲眼神坚定。

    仿佛接下的任务不是造船坞,而是上刀山下油锅。

    李奇微微一笑,然后道:

    “好。有你坐镇江南,我总算是放心一些。你放心,这间船坞,我给你一成分子,三年之内,我要你富甲长安!”

    长孙冲有些担心的看着李奇。

    早就听闻,殿下有散财童子的美名,这还没怎么样呢,怎么就要让自己富甲长安了?

    殿下不会亏钱吧?

    大家自己人,不必如此客气。

    长孙冲摇摇头道:

    “殿下见外了,我去江南,自然也是为了图一番事业。”

    “钱不钱的,真的无所谓。”

    李奇很感动:“这么说,冲哥你是不要这一成分子了?”

    长孙冲见状,忙道:

    “不,能为殿下分忧,乃是我分内之事。这一成分子,也可以让殿下更加放心我下江南去。”

    啧啧啧……

    什么时候,学会这么说话了?

    回头就告诉你爹去!

    不过,李奇还是很感激长孙冲能够做出这个决定。

    这个决定就意味着,长孙冲必须牺牲很多。

    比如亲情、比如熟悉的城市、比如自己的朋友圈。

    李奇知道,很多东西,并不是用银钱就可以衡量的。

    所以给这一成分子,他觉得是应当应分的。

    江南船坞的掌舵人算是有了着落。

    不过,这船坞还没个谱。

    李奇准备回头就进宫,找老李说说这事,给老李描绘一下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。

    告诉老李,天下之大,一锅炖不下的道理。

    翌日。

    李奇哪儿也没去,一大早早早的就去上朝了。这是个罕见事。

    非诏上朝,还来得这么早,乃是本朝第一新鲜事。来得稍晚一些的大臣,见着李奇,一边惊愕一边打着招呼。

    “殿下早啊!”

    “徐大人早,吃过早膳没有?”

    “吃,吃了。”

    大家对李奇现在有一种本能的害怕。

    谁也不知道,这颗小脑袋瓜里,又装着什么害人的主意。

    没多久,便听见太监的通禀:

    陛下来啦。

    都安静安静吧,今儿个陛下的心情似乎不太好,你们各位大臣就自求多福啦。

    李世民坐定,打眼一看:

    李奇居然也出席了?

    太阳莫非从西边出来了?

    他不动声色,直接道:

    “吏部高卿何在?”

    “微臣在!”

    高士廉手中拿着一份奏章,连忙出班应道。

    李世民淡淡的道:

    “前几日,朕让你草拟一下吏治改革的方案,方案如今何在?”

    高士廉早就准备好了。

    赶紧呈上,然后道:

    “回陛下,微臣虽殚精竭虑,这份草案仍恐有诸多不足,请陛下明鉴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接过草案,仔细通读。

    半晌,才抬起头,道:

    “高卿,你是说,这次的吏治改革,难点在于如何确保清明公正?”

    “不错!”

    高士廉直言不讳:

    “如今我朝中官员,盘根错节,大家总有私下相交较好的同僚。若是在考核之中,有人因公肥私,甚至借机打压异己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”

    这的确是个好问题。

    可见,高士廉同学还是做了认真思考的。

    从来改革,最怕革了老一代贪腐无所作为,又推出新一代无所作为。

    轮流吸血,乃是改革大忌。

    李世民沉吟道:

    “众爱卿,都来说说,如何避免这一问题?”

    众人皆沉默不语。

    这个问题很棘手啊,人非圣贤,谁还没几个亲朋好友啥的?

    难道当真要下手无情?

    李奇百无聊奈。

    这种事非他所长,也就听个热闹。

    因此,见大家都不说话了,没有热闹可瞧了,不禁就有些无聊。

    他这次上朝,主要就是请示一下,让朝廷准许在江南开设船坞,开始建造大船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的事情,不在李奇关心的范围之内。

    李承乾见李奇昏昏欲睡的模样,不由得推了推李奇:

    “二弟,你今天是不是起太早了?”

    李奇微微打个哈欠,然后道:

    “的确有点早。本来以为速战速决,说完事情回去睡个回笼觉的,谁知道碰上这么一遭子事情,我估摸着,没有两个时辰,也讨论不出结果了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无奈的道:

    “你还是别睡着了,父皇好像并不太高兴。”

    李奇瞅了老李一眼:

    该不会是昨夜睡地板了吧?

    这个时候,只见魏征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,道:

    “陛下,臣有话说。”

    “既然吏治之改,症结在清正廉洁,不如就指派一位与朝中官员、各州府官员毫无牵连之人,统揽整个考核与筛查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,便能最大化的做到公平公正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眼神一亮。

    这倒也算是一条思路。

    他忙问道:

    “玄成,你心中可以人选?”

    魏征想了想,摇头道:

    “微臣心中并没有想好人选。不过,此人必须一心为公,处处为朝廷着想,而且不能贪财,避免官员贿赂,所以此人本身应该身家不菲,对钱不感兴趣。”

    “其次,此人还必须要坚决拥护这次改革,如此方能将吏改进行到底。”

    这样的人……

    真的有?

    李世民扫视了一眼群臣,突然就看到了李奇。

    他心中猛的一颤:

    魏征说的那人,不就是奇儿吗?

    李世民顿首,并没有直接点李奇的名,而是对其他人道:

    “你们呢,都说说。”

    “玄成认为,应该有一位与朝廷百官毫无瓜葛之人,统揽监察考核之位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法子是否可行,都议议。”

    众人左右互相看了看。

    这个法子,雨我无瓜,倒的确是公平。

    反正要死也是一起死,一碗水端平。

    不存在什么徇私舞弊。

    房玄龄当即道:

    “陛下,臣有一问。吏治改革,所涉庞大,绝非一人之力可以办到。即便按魏公所言,恐怕也是杯水车薪,无法解决根本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,魏公所思,却非常有道理。此事牵连甚广,的确需要有一支单独的力量,强行介入。”

    李奇听在耳中,心中暗道:

    不就是纪委嘛?

    整得这么麻烦,唉,什么时候轮到我上个奏啊。江南船坞可是迫在眉睫的大事,比吏治改革还着急呢。

    李世民暗自沉吟。

    杜如晦此时附议道:

    “陛下,臣也以为,此事或许该由六部抽调人选,组成一支新的力量,介入改革,方有成效。”

    其余众臣似乎对这一条建议都抱持认可。

    李世民随即想起,在大汉时期,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,设监察区,并设专职监察官,以“六条问事”对各州郡进行监督。

    其余诸人,皆有向监察官举报之权。

    或许可以在六部之外,设立监察司,直接听命于自己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倒也省事许多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