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1章 见闻-《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》
第(3/3)页
他那位便宜老师方孝孺,也经常从朝鲜王国寄信回来,帮他解答各种疑惑。
事实上,深受曾祖和老师影响,他对那些名士大儒也很不以为然。
这种反差让他很不解,明明庄稼生长的那么好,百姓也很勤劳,为何大家日子还很苦呢?
前几个月,他游历了南方几个主要省份,深入基层去观察新政的情况。
“现在他出来,指不定怎么祸害一家子呢。”
那种感觉,都不需要用语言交流,只看精气神就知道,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。
但他现在正是进学的年龄,在家耽搁三年很可能一生就耽误了。
而且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减税。
百姓同样辛勤劳作,但身上的衣服几乎看不到多少补丁,脸上也洋溢着笑容。
所以,在守孝半年之后,他就遵照祖命出发,一边游历一边前往朝鲜王国。
不过比起自己的事情,他更关心新政,于是找了个空挡插话问道:
叶云流也不禁愣住了,魏国公府卖地?假的吧?
看似差不多,但深思却发现,内核完全不一样。
这两种想法没有什么对错高低之分,只不过是环境使然。
他连忙收起发散思维,竖起耳朵倾听起来。
乙震惊的道:“什么?为什么要卖地?”
对于战争关注度也很高,哪里打仗了,胜负如何等等。
叶兑提前做好布置,他在孝期外出求学,就是遵守曾祖遗命,是合乎规矩的。
这个感悟,让叶云流对很多问题,有了截然不同的理解。
然而结果却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。
“尤其是那个摊丁入亩……要搁以前,咱们这些泥腿子不是干活就是服役,哪有时间在这里闲聊。”
大明产的丝绸、棉布、瓷器、茶叶等等,供不应求。
如果真能施行下去,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土地兼并问题,真可以在大明得到有效缓解。
“两个孩子也快拉扯大了,苦点累点日子还能过得去。”
只要将布织出来,在家门口就能卖掉。
恨不得前往洛阳当面讨教学问。
丁得意的道:“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,朝廷颁布了一道新法令,叫什么楼梯收税……”
满嘴的道德文章,肚子里全是男盗女娼。
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的讨论,述说着新政的好。
“是啊是啊,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啊。”
“好啊,好啊,真是太好了。”
乙:“如果真能这样就好了,他婆娘也是可怜人啊。”
丁就将阶梯性收税详细的解释了一下,然后道:
“……魏国公有四个儿子,就留了四千亩地,别的都卖了。”
叶云流却很是不解。
“阶梯性收税受损最大的就是勋贵和官僚士绅,他们没反对吗?”
但心里却再次翻腾起来。
叶流云心中一动,说道:“阶梯性收税,田越多缴纳的田税就越高。”
“不但给我们分地,还想办法保护我们的地……”
然而叶兑自己对部分政策的认识也很有限,甚至无法理解。
等到了朝鲜王国,跟着老师学习几年再说吧。
他看到了汉蛮和平相处,看到了百姓安居乐业,看到了血吸虫被逐渐治理。
文官反对他不意外,可勋贵为何会如此支持新政?
而且还不是口头支持,新政才颁布几天,估计朝廷还没有拿出具体的章程。
北方的百姓更加关注国家政策,讨论新政是很普遍的事情。
“是啊,还有太子和太孙……”
叶兑告诉他,赋税太重。
年幼的他觉得好像没毛病,但又好像很有问题。
本来他以为,大家会很感激他,然后去县城卖货。
“武将们为了证明自己对新政的支持,都在分家卖地。”
“真希望陛下能活一万岁,咱们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。”
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,就是龙潭虎穴。
很多看似奇怪的政策,他也终于理解了背后的深意。
百姓要么不相信他的话,要么将信将疑,要么相信却无视。
叶云流耐心的解释道:“大户想强买强卖普通百姓的地,哪个百姓能反抗的了?”
“多观察,过上几年还是看不到作用,再反对也不迟。”
此时,坐在一个街边酒馆,听着一群庄稼汉讨论国家新政。
叶云流虽然年轻,却也很认同这个观点。
在隔壁桌,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单独坐在这里,他面上平静,心中却情绪翻滚难以平静。
叶云流对曾祖的心思了解的更清楚,他不是怕自己耽搁了学业,而是怕自己跟着这群儒生学歪了。
又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。
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开始意识到不对。
但叶云流却知道,这一切都是因为海贸兴起。
对于陈景恪这个救命恩人,他更加的敬佩。
还不是一两家,而是几十家。
这还是凤阳一地,别的地方呢?
朝堂到底发生了什么?
这一刻,他恨不得飞到洛阳,亲自去了解情况。
(本章完)
dengbi.net dmxsw.com qqxsw.com yifan.net
shuyue.net epzw.net qqwxw.com xsguan.com
xs007.com zhuike.net readw.com 23zw.cc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