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5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-《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朱橚这一次回来确实很低调,低调到他在皇城门口递牌子请求进宫,马皇后才知道自己的五儿子回来了。

    老太太连忙让人把他迎进来。

    都不是那种矫情的人,并没有抱头痛哭的场面。

    不过毕竟一年多没见,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。

    老朱得知儿子回来,嘴上很是不屑一顾:

    “回来就回来了,还要让咱亲自去迎接不成?”

    然而身体却很诚实,以最快的速度打发走觐见的臣子,火急火燎的赶往坤宁宫。

    见面后又故作姿态,说道:

    “晒黑了,不过身体看起来比以前强壮了许多。”

    “看来这一年多你没有躲起来享福,咱很欣慰。”

    在游历过程中,他还可以和各个地方的医生就行交流,顺便普及他制定的简易手术标准。

    不要把古人想的太愚昧,手术的起源很早。

    真要说祖师爷,那也应该是我师父陈伴读。

    一时间坤宁宫热闹起来。

    朱橚自然不敢当这样的称呼,就努力解释,这一切都是老师教的。

    所以外科手术始终未能形成系统,也没有什么固定标准。

    让他在医学界的地位,直追张仲景、孙思邈等神医。

    就被捧成了外科手术的祖师爷。

    马皇后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,就会装模作样。

    这也是为何古代名医都喜欢到处跑的原因。

    现在听说朱橚是陈景恪的弟子,所有人都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后宫其她嫔妃得知周王回来,自然也要有所表示。

    一切都合理了。

    对于陈景恪的大名,医学界自然是如雷贯耳。

    也就是他现在还活着,等将来没了,地位绝对能排进医家前三。

    现代社会交通发达,都是病人找医生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本就尊师重教,再加上他亲王的身份……

    不过大家都知道,现在是一家子团圆的时候,也就没有多留,坐一会儿就很识趣的离开了。

    不过她也没有揭穿老朱,就让他保持严父的形象吧。

    之后一家子就开始闲聊起来,主要是朱橚讲述一路的见闻。

    但……你就别谦虚了,陈神医只提出了设想,是你一点点让它变成现实的。

    朱橚游历全国,也是这个目的。

    医生坐在家里等着病人上门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《防疫手册》、《疫病论》、《防虫论》等书籍,已经在大明普及开来。

    朱橚无奈,只能写信向陈景恪道歉。

    只是因为疼痛和发炎问题,发展非常缓慢。

    医生对人体结构的了解,非常的笼统。

    朱橚就只有点头的份儿了,天然惧怕父亲,他可不敢还嘴。

    尤其是‘疫气’理论的提出,解答了困扰医学界几千年的疾病起源、传播等问题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是谁天天抱怨老五不孝顺,都不知道回来看看。

    为了研究医术,在初步掌握了手术技巧之后,他就开始游历全国。

    所以,外科手术方面你依然是祖师爷。

    难怪,难怪,真是名师出高徒啊。

    朱橚将这一块的空白给填补了,且还无偿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天下人。

    古代信息闭塞交通不便,医生想要提高医术,只能自己主动走出去寻找病人。

    要么派人过来探望,要么亲自过来。有孩子的,则让孩子过来看望兄长。

    医生需要大量病人练手,才能提高经验增长医术。

    只是因为‘死者为大’的思想,解剖学未能发展起来。

    至于为什么要游历全国……和当时的社会形态有关。

    随后朱标也得到消息,带着朱雄英和几个孩子,一起过来看望。

    即便如此,经过上千年的发展,到了明朝时期,民间已经发展出部分专用手术工具。

    陈景恪自然不会在乎这件事情。

    真要论起来,他的头衔太多了,没那個兴趣和徒弟争抢。

    更何况,外科手术确实是在朱橚手上完善起来的。

    于是,他给朱橚回信,好好的享受荣誉吧。

    如果觉得不好意思,那就继续深入研究外科手术,让自己变得名副其实。

    朱橚这才接受了这个赞誉。

    但他没有丝毫骄傲,反而更加用心的研究和推广医术。

    去年年初,他启程前往西南,将云贵川转了一遍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