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 自古以来-《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只要好用有用,真相有时候并不那么重要。

    陈景恪一只在观察三人的表情,自然也能看出,他们已经被说动。

    心中升起无限喜悦,说话的声音都提高了几分:

    “陛下,若此书写成并传遍天下,大明将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。”

    “届时才是真正的,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莫非王臣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一句‘自古以来’,就可以成为真理。”

    朱雄英激动的双拳紧握,差点跳起来高呼。

    就连朱标都被话语里的豪情感染,露出兴奋之意。

    朱元璋和马秀英就淡定的多了,但脸上也带着欣喜和向往。

    “你小子就会给咱画大饼,不过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。”

    “咱大明可不就是天地正统吗,天下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天下,四夷自古以来就是咱华夏子民。”

    “祖宗留下来的东西,可不能再咱手中丢了。”

    “否则九泉之下,咱哪还有脸见列祖列宗。”

    陈景恪说道:“陛下英明,大明必将在陛下的带领下,开创远超历代的辉煌盛世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嘴角上扬:“别拍马屁,咱早就说了,咱不吃这一套。”

    之后四人又继续讨论《华夏简史》该怎么写,当了半天听众的朱雄英,终于忍不住发表了许多看法。

    不少看法都颇有可取之处,引得众人一致称赞。

    陈景恪心中对四人做了对比,朱元璋是最务实的,关注点全在大明正统上面,别的一概不关心。

    他想要四夷统治的合法性,也只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战争。

    马秀英和朱标要好一点,除了大明正统,对天朝上国的荣誉也同样很重视。

    朱雄英虽然年幼,却是四人中雄心最大,也是最关注文化传播的。

    当然,这和他们的出身所受教育有关。

    朱元璋出身太低,后来起家了开始读书,眼界已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。

    这并不是在贬低他,相反,以这样的出身还能夺得天下,他的能力绝对是历史前几名。

    但不可否认的是,出身确实也限制了他的很多看法。

    马秀英出身好了许多,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。

    朱标更别提了,出生时朱元璋已经是一方豪雄,又有母亲教导。

    眼界自然又不一样。

    但他是传统儒家教育出来的弟子,眼界依然受限。

    朱雄英出生就是天潢贵胄,又有陈景恪在一旁引导。

    眼界反而比父祖更高,追求也更大。

    不过他现在还是太年幼,思想也不成熟,还需要时间去成长。

    眼见众人聊的都很高兴,陈景恪趁机说道:

    “陛下,若想让四夷认可华夏支脉的身份,朝廷的一条律法就有些不合时宜了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想了一下,说道:“你说的可是大明子民与异族番邦之人成婚,需上报衙门是吧?”

    大明有个制度,汉夷通婚要上报衙门,获得许可才行。

    否则就是野合。

    这条政策可以说严重阻碍了民族融合,必须要取消。

    陈景恪说道:“是的,既然自古皆为一家,为何大明要区别对待呢。”

    朱标疑惑的道:“虽然祖上是一家,现在毕竟已经分家了,区别对待也无不可吧?”

    陈景恪摇头道:“作为宗主国,若是强调身份差异,只会让四夷对我们产生隔阂。”

    “若想让四夷心服口服,就要做到一视同仁。”

    “非但如此,我认为大明的户籍上,也应该取消类似的标识。”

    “大明的子民就是大明的子民,不分汉夷。”

    朱标若有所思的颔首道:“有道理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眉头微皱,显然有些不认同这个观点。

    正准备开口反对,却听朱雄英先说道:

    “景恪说的好,大明乃宗主国,就要拿出宗主国的气度来。”

    “将心比心,若有人以身份区别对待我,我也无法将其视作同类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顿时将到嘴边的话咽回肚子:

    “说的对,还是咱乖孙大气,将来必为一代明君。”

    在他看来这条改不改都没区别,方才之所以反对,也只是不想朝令夕改。

    现在既然乖孙都赞同了,那就改了吧。

    又聊了一会儿,外面天色已经黑了下来,众人才各自散去。

    等他们都走了,朱元璋问马秀英道:

    “妹子,陈景恪这个人,你怎么看?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